5月24至25日,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无人驾驶远程操控舱分外吸睛,来往嘉宾和观众纷纷驻足感受了解露天煤矿数字化、智能化应用的创新成果。
“我们现场距离黑岱沟露天煤矿2200公里,专线公里,眼前屏幕展示的是无人驾驶卡车运行情况……”聆听着技术讲解员的介绍,嘉宾和观众远在千里之外就能身临其境般地看到黑岱沟露天煤矿无人驾驶作业区域的实时监控,画面中3台电铲正在配合18台无人驾驶卡车分3个编组进行无安全员驾驶作业,而驾驶室内则空无一人。
这项形似大型电玩赛车游戏机的 “黑科技”点燃了大小朋友的互动兴趣。那么,无人驾驶卡车到底是怎么回事?车辆状态怎么监测?行驶安全如何保障?今天小编就来科普一下。
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2020年以来,国家能源局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了煤矿智能化发展协调机制,以提高煤炭保供能力为目标,以示范项目为抓手,边健全制度边推进工作,煤矿智能化建设全面铺开。
而煤矿智能化的根本目的是“减人、增安、提效”,减少煤矿用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是煤炭企业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坚持示范引领,以无人驾驶改造为核心、以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为重点,采取“重点突破+全面实施”的模式推进,致力于打造规模最大、智能化水平最高的世界一流露天煤矿,为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贡献“准能智慧”,提供“准能方案”。
2020年4月,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无人驾驶项目率先启动,这也是全国最早的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试验项目之一,4个月后,第一台无人驾驶卡车改造成功,驰骋矿山。此后的两年里,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持续开展无人驾驶改造,尝试从小规模测试向混编运行及单编组运行等延伸,智能运排朝着作业效率更高、安全性能更强的方向稳步迈进。
目前,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累计完成92台卡车无人驾驶改造,今年已累计运输物料230万立方米,运行效率达到有人作业的85%左右。其中首批国内载重最大的18台300吨级无人驾驶矿用卡车,实现多编组“装、运、卸”全程精准控制、自主决策,取得了“安全零事故、作业无等待、运输低排放、智能少人员”的新成效。
无人驾驶卡车能够井然有序地在矿山之间穿梭,离不开一座座5G基站的“穿针引线”。
作为实现煤矿作业“少人则安、无人则安”目标的先行示范项目,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卡车无人驾驶项目实施“一网双控多元”建设思路。2021年9月,准能集团与中国电信签署5G智慧矿山创新示范项目合作协议,矿山5G网络建设全面铺开。2022年,建成国内第一个本地部署的企业级 5G 核心网,搭建地面、车载双向控制平台,应用4D光场、惯导等先进感知技术,以及数字孪生、协同作业等多元系统。
截至2024年5月底,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两露天煤矿共安装5G基站84座,已实现矿山5G网络全覆盖。
健康管理系统相当于卡车随身携带着“体检”设备,实时关注着卡车的运行状态。
健康管理系统全车采集72处监测点位,基于车载端、服务端和移动端,重点针对发动机、电动轮、液压系统、胎压燃油等模块进行实时健康监控,具备卡车状态监测、故障预警等功能。如有突发状况,该系统就可以及时反馈,现场检修人员就能及时为卡车“把脉问诊”。
无人驾驶远程操控舱正是这样的一款独立于无人驾驶系统的专业远程操控安全接管设备。它依托高可靠通信、高效视频编解码传输、远程控制模拟器操控等技术,采取多级安全设计、人机交互设计、人体工程学设计,配备远程应急接管、车身360度监控、车内状态监控、安全策略、一控多车、智能限速等功能,为无人驾驶卡车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应急和安全冗余保障。
在操控舱的大屏上,生产现场的无人驾驶卡车运行状态以阵列式分布,操作员可直观地看到车辆的行驶数据、作业任务、行车路线、故障告警等实时信息,还能观察到普通驾驶室内部分视野盲区内的车周情况,便于无人驾驶系统出现故障时,快速精准接管操作车辆,减少了应急接管时间,提升了无人驾驶效率。
依托全下沉的企业专用5G核心网,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还搭建了地面、车载双向控制平台,应用4D光场、惯导等先进感知技术以及数字孪生、协同作业等多元系统,实现了地图自动采集更新、智能避障绕障、多编组车辆调度、多车智能协同装卸、精准停靠卸载控制、路径自动规划等功能。
接下来,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将以建设全国一流智能露天煤矿为目标,继续致力于矿用卡车无人驾驶技术的适用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研究,使其在更广泛的场景和工况中发挥先进优势,努力在矿山无人驾驶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成就。